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net_nums in D:\wwwroot\tbook\web\inc\gen.php on line 86

Warning: Undefined variable $net_nums in D:\wwwroot\tbook\web\inc\gen.php on line 86
(历史同人)千古一帝都在直播间抢小说_迴梦逐光_第230节_格格党_笔趣阁

第230节

    ??唯一确定的一点就是,两个都是人才,霍光如今才十六岁,见解虽然有些稚嫩但已极不凡,日后能做到那地步也不奇怪;桑弘羊就更不用说了,放眼朝中没有人能取代桑弘羊的地位。

    ??哪怕很多大臣上谏让他杀了桑弘羊以平民怨,他也没舍得杀。

    ??桑弘羊实在好用,将来的他会留他当顾命大臣也说得过去。

    ??只可惜这两个人才没了他的压制,呸,没了他的统领,就各自为政,心里产生了的小九九。

    ??桑弘羊还抢着去秦始皇手下当差,呵。

    ??【看到这里,想必大家应该发现了,想去给秦始皇当丞相的,大部分都是历史上的改革家。除了熟知商鞅变法、王安石变法、张居正推行的一条鞭法外。

    ??王猛、刘晏、杨炎这位也是改革家。

    ??这里清清给大家解释一下,王猛不是王莽,这个王猛是前秦时期的大臣,前秦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政权之一,也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国家。

    ??说前秦你们可能没什么印象,但是说苻坚你们可能会很有印象,苻坚和慕容冲的断袖之恋,中间还叠了国仇家恨,囚禁虐恋等buff,应该没有人不知道这对。

    ??就是这个苻坚建立的前秦,苻坚还是东海王时就和王猛一见如故,建立前秦后,采用了王猛的改革法,对前秦进行了彻底的汉化改造,帮助前秦短期内强盛起来。

    ??王猛的改革在历史上也是重大意义的,当时整个淮河以北,基本都被北方游牧民族占据,没有开化的游牧民族是残暴的代表,可想而知当时的北方有多糟糕。东晋虽保有东南一隅,但颤颤巍巍,随时会被掀翻。

    ??如果没有王猛的改革,千年的农耕文明可能就要毁于一旦了。所以王猛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变法改革之一。

    ??刘晏和杨炎都是唐朝的宰相,杨炎只比刘晏小了十二岁,算是同辈中人。

    ??刘晏疏通漕运,复兴经济,是唐代著名的经济改革家和理财家。元初年历任吏部尚书同平章事、领度支、铸钱、盐铁等使。

    ??在任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改革措施,为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。

    ??杨炎,“两税法”的创议者和推行者,唐朝中后期的惊世之才,中唐时期帮助唐朝完成改革的重要人物。

    ??杨炎上任后,实施了一系列改革,缓和了人民与封建贵族因为土地兼并而出现的矛盾局面。

    ??他的两税法对我国税制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。故而杨炎改革也是历史上重要的一次改革。

    ??关键这两人是仇人,刘晏是被杨炎陷害而死(狗头)。

    ??至于桑弘羊,汉武帝的理财专家,盐铁官营的先驱,在武帝大力支持下,先后推行算缗、告缗、盐铁官营、均输、平准、币制改革、酒榷等经济政策,大幅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。

    ??如果这都不算经济改革,那什么才算呢?

    ??桑弘羊简直就是汉武帝的钱袋子,为汉武帝推行文治武功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。

    ??不过改革家的下场一般都不太好,很少有善终的。商鞅战败而死,尸身还要被运回咸阳车裂。

    ??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,被卷入燕王刘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,牵连被杀。

    ??刘晏被杨炎陷害而死。

    ??杨炎被卢杞陷害,坐罪赐死。

    ??张居正死后被抄家,差点被开棺鞭尸,家属不是被流放就是被饿死。

    ??相比之下,王安石的结局算不错了,病逝,死后被追赠为太傅、舒王,谥号“文”,世称王文公。就是他的新法不管有用没用都被废了。

    ??王猛大概他们中结局最好的,病逝,生前荣耀死后哀荣。

    ??可能这也是他们会选择秦始皇的缘故,秦始皇有魄力,只要是他想推广的,就没有办不成的。这样的魄力,除了秦皇汉武,也没谁了。

    ??相对于高危汉武,秦始皇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,而且第一个大一统王朝,自然是更受瞩目。】

    ??第168章 一百六十八 考试

    ??大秦

    ??秦始皇:“前秦!?”不是说秦国后人全被屠了吗?怎么还有一个前秦?

    ??很快, 秦始皇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,五胡十六国时期,也就是魏晋后分裂动荡的时期, 北方胡人入侵中原建立的朝代。

    ??秦始皇沉默了, “……”胡人也敢用“秦”作为国号, 而且还只是十六国之一,就算是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也不行!

    ??等等, 有前秦,不会还有一个后秦吧?

    ??秦始皇忽然觉得眼前一黑。

    ??但秦始皇并未来得及多想, 就被顾清瑜带跑了思路。

    ??待听到总结, 秦始皇满意地点点头, 说得不错, 他就是最好的选择。

    ??有眼光!

    ??只要是他办成的事,还没有办不成的。

    ??只待李斯、萧何等人的新法整理完毕, 他就能全国推广。

    ??当年的商君之法能让秦国从弱国变成强国, 历经几代国君的积蓄让他灭六国, 一统天下;新法也一定能让弊端频出的大秦完成蜕变,巩固大秦基业。

    ??为了这个,他也要努力多活几年。

    ??他要看到新法成功。

    ??秦始皇眸中迸发出势在必得的亮光。

    ??不过如果天幕说的那些改革家都能来大秦就好了, 这么多变法人才汇聚在一起总能总结出一条最适合大秦的路。

    ??至于担心人多各抒己见会吵起来什么的,有他在,绝无这种可能。

    ??公元前120年, 汉武帝时期

    ??“高危汉武??”刘彻从牙缝里一个字一个字挤出来, 哪里高危了?

    ??就因为他频繁换丞相?

    ??可在位五十四年换十三个丞相也不多啊!他父皇在位十六年,换了五个丞相,五个丞相里善终的也就陶青还算善终吧?

    ??卫绾不算,卫绾的善终是他给的。

    ??相比他平均四年换一个丞相, 他父皇也不妨多让啊!

    ??凭什么说他高危,大家不是都一样的嘛!刘彻忿忿不平。

    ??唐太宗时期

    ??“??秦皇汉武,没有朕?”怎么他还不够有魄力吗?李世民心里碎碎念道。

    ??杜如晦和房玄龄等人也琢磨过来了,商君变法时秦国孱弱,在诸侯国中只是一小国;王安石变法是因为北宋内忧外患,积弱积贫;

    ??张居正虽然是第一次听说不是很了解,但从天幕的只言片语中也能了解到当时的大明正处于中晚期,否则何来续命一说。

    ??刘晏和杨炎虽是他们大唐的,却是安史之乱后的宰相,是中唐时期。

    ??故而几人得出结论:变法是为了强国、救国,多发生于王朝中晚期。

    ??房玄龄把自己的猜想说出来后,又道:“如今大唐正是开国之初,百废待兴,百姓更需要的是休养生息,而不是变法引起动乱。依臣看,法可以变但要慢慢来,不可贸然变法。

    ??否则刚稳定下来的天下势必会再添动乱,得不偿失。”又不是大秦那种非变不可的情况。

    ??杜如晦紧跟着道:“大唐初期并不适合变法,想必这些人正是因此才不选陛下。”

    ??“两位爱卿说得有理,朕也是这么想的。”就是心里有点不平,明明他也有魄力的。

    ??“不说这个了,”李世民摆了摆手,皱眉道:“这刘晏和杨炎都是大唐的宰相,安史之乱后为大唐做出了不少贡献,是大唐的功臣。安史之乱后正是用人之际,他们为何要窝里斗?”

    ??可以合作让大唐更快恢复国力,却因为窝里斗损失了两个能臣。当时的皇帝到底是怎么想的?臣子斗成这样,你陷害我,我陷害你,也不管管?

    ??都没查清就罢官处死,只会让小人得志,忠臣寒骨。

    ??长久下去,朝廷风气能好才怪。

    ??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,后代不行啊,怎样才能提高后代的质量呢?

    ??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秦始皇对有功之臣待遇不错,只有你有用,有才华,得到秦始皇的认可,那他就会重用你,给你高官厚禄。

    ??只要不是谋反的大罪,秦始皇还是很宽容的。

    ??例如当年赵高犯罪当诛,本来蒙毅要将赵高立即执行死刑的,始皇却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,赦免了他。

    ??虽然后面发生的事让人看来还不如立即处死赵高,但这些都是事后诸葛亮,当时秦始皇又不知道赵高会祸国,如果他知道肯定第一个弄死赵高。

    ??扯远了,我们继续说回书中的内容。

    ??因为想给秦始皇当丞相的人太多了,名额不够,阎王只能让他们各凭本事,谁能通过考验谁去。

    ??先进行笔试再面试,让一众明相也感受一下后世考公的困难。

    ??自古文人相轻,本来就是谁也不服谁,阎王还整这一出,这下众人更是牟足了劲要证明自己比别人强。

    ??阎王担心后面的皇帝也会发生这种报名人数过多的问题,遂决定先公布完再就业的岗位,再给众人安排考试,没准他们听到后面的皇帝会改变主意,没有那么多人想去大秦了也不一定。

    ??阎王:唐太宗李世民是最后一个公认的千古一帝了,把握住机会哦,做千古一帝的宰相总好过做那些平平无奇的宰相好吧?

    ??而且唐太宗还是一位难得的明君,有识人之明,用人之才,比秦皇汉武脾气好。更难得的是他还不杀功臣,对下属爱护有加,赏罚分明……】

    ??唐太宗时期

    ??李世民眼睛亮了,终于到他了,会有多少人选他呢?

    ??众人看着天幕每说一句,李世民眼睛就亮一分,不由有些无语,陛下还真是不知道“谦逊”两个字怎么写。

    ??太上皇脸都臭了也不知道收敛。

    ??不过听着确实振奋人心,他们跟着的是一位明君,自古明君贤臣,陛下是明君,他们可不就是贤臣吗?

    ??李世民还真顾不上,他被夸得有些飘了,眼里明晃晃写着:“再多说点,朕爱听。”

    ??李渊看着嘴角上扬的李世民,又看了看个个都是与有荣焉模样的贞观群臣,嘴角不由抽了抽,忍不住道:“二郎,天幕说的考公?”

    ??李世民闻言,警惕性回来了,“天幕说的考公听起来和有殿试的科举差不多,并不新鲜。”

    ??李渊:“可是后世都觉得考公困难。”

    ??李世民想了想说:“后世有义务教育,几乎人人都能断文识字,考试内容肯定不简单,加上人多,竞争大,题目肯定更难了。”

    ??“原来如此,”李渊恍然大悟,点点头道:“这面试一说倒也新鲜,下次科举二郎你也搞个面试,阿耶也来凑凑热闹。”

    ??李世民确定李渊只是想看热闹,没有其他想法才应了下来,“如阿耶所愿。”

    ??大秦

    ??看着后世那么多人才都想来他手下干活,虽然明知是假的,但秦始皇还是挺高兴的。

    ??正在兴头上呢,就听到天幕提起赵高。